媒体经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经管 >> 正文

《思政前沿》:刊发学院刘亦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文章

2020年09月23日 17:48  点击:[]

近日,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在《思政前沿》第6期(总第39期)刊发了我校工商管理系主任刘亦晴老师的《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谈“课程思政”经验》,详细介绍了我校《国际贸易》这门课程在课程思政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全文如下:

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谈“课程思政”经验

《国际贸易》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于2018年获批江西理工大学首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2019年入选江西省高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两年多来秉持“立德树人”理念,通过8个教学班级(252名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探索《国际贸易》课程思政定位、调研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驱动教学、混合教学创新教学方式、积极主动推广应用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的主要经验如下:

一、深挖掘、细探索,找准《国际贸易》课程思政定位

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国际贸易》课程不仅形塑学生“知识图谱”,更可以凸显中国国情。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40年改革开放,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太多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国际贸易》课程必须以“中国方案”为指引,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将改革开放40年中的国家决策、国家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融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德育功能、价值引领的协同。从贸易视角解读国家政策、制度优势、贸易复工、家国情怀,让学生从专业视角更好理解国家制度,更深认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二、多学习,多取经,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

(一)系统学习了上海大学中国系列通识课程,购买了系列“课程直击”教材;搜集上海高校、北京高校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边学边研读,从先行改革高校中吸取经验。

(二)在线学习了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的“学科教育育人与课程思政”培训所有课程;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平台资源,系统跟读经典文献、理论学习讲座、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等文本解读,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理论滋养。

三、换理念、换思维,针对大学生需求和特质因材施教

读懂学生才能避免教学“目中无人”,深耕教学内容才能避免教学“剑走偏锋”。面对学生群体特征的多维变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也需要因材施教。《国际贸易》课程系统地修订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将家国情怀、方法论、辩证法、国家制度等与专业进行高度契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调研学生提炼专题--整体设计融入教学体系--课堂PBL问题链导向学习—混合教学拓宽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一)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课堂调查等途径,提炼出大学生关注点高的热点事件,如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新冠疫情等,将热点时间整体嵌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之中,避免课程思政教学的碎片化和随意化。

(二)采用PBL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在剖析破解问题锁链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引导无缝结合。以新冠疫情为例,PBL问题链导向下的《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疫情下动物贸易该不该喊停?如果喊停,贸易管制如何变化?不停,该如何规范?青年学生该如何做?新冠疫情给我们什么警示?通过抽丝剥茧、问题驱动,深入浅出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疫情、动物贸易深度融合,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客观看待贸易规则和贸易文明;懂得敬畏自然、培育生态道德意识,达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创新线上线下多场景化教学方式,采用在线互动、小调查、抢答、选人、投票评分、分组任务、弹幕提问和解答、线上讨论、作业互评等方式,将知识学习与社会问题、价值引领无缝对接,引爆学生共鸣,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教学效果。疫情期间《国际贸易》课程学生参与度高,10周的线上教学,课程访问量达114886次,人均访问量达到30次/天,课程评价高达4.9分,学生直呼“最喜欢的一门网课,课程内容丰富,非常吸引人”。

四、多交流、多推广,整合资源形成课程思政合力

(一)线上线下多渠道参加各类课程思政研讨会和讲座, 2018年来课程组累计参加课程思政研讨会和讲座12次,和同行交流讨论,探讨课程思政方式方法。

(二)在本校进行推广,整合资源形成辐射效应。结合2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并在江西理工大学校报思政专栏刊发;在全校进行公开教学、在多个二级学院进行思政教学交流,形成比较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目前已与马院、机电学院、资环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组建跨学院课程思政交流机制,探索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建设方法。

五.搭平台,融党建,推动“课程思政”载体建设

《国际贸易》在经管学院创建课程思政工作室,并与学院党建活动室联合办公,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也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与党支部建设的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党员培育、大学生德育开题、德育答辩、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专业读书会等活动与课程思政结合,党支部结合专业开展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结合学科前沿开展科研指导。依托课程思政工作室和党建活动室载体,探索大思政和协同育人的经验和模式。

六.找规律,抓教改,推动“课程思政”教研相长

围绕《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组专门剪辑制作剪辑教学50多个教学小视频,录制课程思政微课5个;整理案例专题15个。推动课程思政资料库、案例库建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课程思政经验和方法,撰写多篇教改论文,3篇论文被录用;在2019年江西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研讨会上,2篇课程思政教研论文获成果二等奖。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成果培育建设:获批课程思政教改课题3项、《国际贸易》课程推荐参评“江西省线上优质课程”、推动《国际贸易》课程思政专题案例集、《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案例集等特色教材撰写。

附:刘亦晴个人简介

刘亦晴,女,中南大学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SAFE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专家。江西理工大学“清江教学名师”、“十佳百优”教师、“优秀教师”。现任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矿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企业管理硕士点负责人。

课程思政相关成果:主持教育部、江西省、学校教学研究项目4项;思政成果获奖3项,其中作为指导老师的“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调查研究获全国大学生调研总决赛荣获三等奖、2篇成果获江西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发表3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文;《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全文刊发在江西省教育厅《思政前沿》2020第6期上(全省仅2位老师),教学典型案例刊发在《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思政专栏上;作为高校课程思政代表(全省仅3位)参加江西省高校思政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在全校进行公开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多次。(文、图/钟丽  编辑/陈琰)


上一条:《江西晨报网》:新鲜事!本校学生担任军训教官 下一条:《江西教育网》:弘扬尊师重教风尚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关闭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联系电话:0797-8312353 

技术支持:江西理工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设计支持:周梦炜周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