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立项名单,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亦晴、廖秋敏、吴雯雯三位副教授申报的项目位列其中,同时,王锐副教授申报的项目获批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院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纵向横向多维发力
“近年来,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依托纵向项目、横向项目研究申报,推动学院科研、教学水平的提升。”副院长郑明贵教授说道。据悉,近五年来,经济管理学院多维发力,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累计申报国家基金项目80余项,获批10项;加强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工作,获批60余项;加强科研基础积累,鼓励年轻教师申报并获批市厅级项目40余项。
依托平台助力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了“1+3+5+6”智库平台体系,面向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赣南争做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现实课题,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和良好社会声誉。”郑明贵说道。
目前,学院拥有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矿业发展研究中心、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赣州市产业发展研究院(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赣州市金融研究院、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平台。学院以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为目标,鼓励教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累计承接各类横向项目100余项,累计课题经费达1000多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围绕有色金属产业相关领域,承担了16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8项国家部委委托项目,40余项省级相关部门及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4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12项;20余份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得到了省部级领导的重要批示,许多政策建议已纳入相关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中。
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委托项目2项,省级部门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赣粤闽湘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植根赣州、致力于江西省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江西省重要内参《内部论坛》,同时积极开展民营经济理论、实践和政策研究,针对赣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赣州市金融研究院围绕赣州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省金融次中心建设这两大战略目标,以课题研究、金融人员培训、研究成果转化、咨政服务为主要工作任务,完成课题研究20余项,形成金融要参11篇,先后举办18期线上线下金融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党政领导干部、金融机构高管、企业家和金融工作者3700余人次;组织承办了10余场从业资格考试,惠及赣州及周边地市的考生超过2万人次
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把质量科学与理论运用到促进产业发展实践,推动质量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开展高质量发展、质量工程、市场监管、标准认证、品牌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及交流。先后承办江西省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累计培训110余人,开展定南电子信息产业质量提升、乡村振兴走访调研10余次,为赣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科研工作成果显著
在近日公布的江西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赖丹教授《正视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加快推动稀土产业链延伸系列智库报告》、曾国华副教授《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供给行为:作用机理与费用表现》获二等奖,廖秋敏副教授《中国广义贸易成本测度及效应研究》获得三等奖。
“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成果获奖、高水平论文,还是著作方面都有不菲的成果。”郑明贵说道。
近五年,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一等奖等成果奖20余项。智库成果被省部级领导批示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学院力量,逐步提升了学院学术影响力。应用经济学进入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位列56名,江西省第二。
未来学院将以培养“经学济用、管知理行”“经业济群,管要理繁”“经邦济世,管德理能”为驱动,践行学校“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扎根老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贡献学院力量。继续通过学科培育项目、组建科研团队等措施,鼓励教师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