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经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经管 >> 正文

《大江网》“亦”师“亦”友,动之以“晴” ——江西理工大学教师刘亦晴获评2021年度“宝钢教育奖”

2022年04月15日 14:49  点击:[]

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胡水华、钟玲报道:刘亦晴,女,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矿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通信评审专家、中国智库索引(CTTI)智库专家。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江西理工大学“清江教学名师”、校“十佳百优”教师、校“优秀教师”。

钻研学术,严谨务实

科研与教学齐开花。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其中结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国家基金委A级期刊、CSSCI、CSCD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市厅级科研奖励5项。教研方面,主持教育部、江西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思政成果获奖3项,指导的“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调查研究”项目获全国大学生调研总决赛荣获三等奖、2项成果获江西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研成果奖;发表3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文;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全文刊发在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思政前沿》上,教学典型案例刊发在《江西理工大学报》思政专栏上。

刘亦晴不仅在科研上业绩丰硕,也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其《国际贸易A》课程获江西省级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程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三等奖;获得江西理工大学“百优”教师(四次)、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次;多次评为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硕士生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良师益友,指路明灯

从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到良师益友的种桃栽李时期,刘亦晴留下了自己的青春记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大学时代,未能就读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她也曾失落过。大学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如有不甘,请用事实证明自己!”班主任的话语点醒了刘亦晴,她发奋努力,换来累累硕果,并在毕业时获得“湖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2000年,刘亦晴如愿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学生时代的经历让她明白,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引路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回忆和学生的点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位学生,当得知学生在网吧沉迷游戏,她并没有长篇大论教导,而是先让学生重新整理心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她对学生说:“网上聊天容易上瘾,我们要明白学生的主业是学习,闲暇时间可以放松休闲一下,但是要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耐心教导让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她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作为益友,她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及心理状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难题。

学思结合,循循善诱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刘亦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追根溯源。她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带领学生遨游学科知识的海洋。当谈到管理学中的“6σ”质量管理时,引用统计学中正态分布让学生理解“6σ”统计学意义,了解知识背后的理论和原理。面对学生回顾课堂知识时发现并没有真正掌握的现象,刘亦晴表示,课堂教学情境是老师探索的,要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品格外化于行,需要学生自己从“基础知识”学习到“高阶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价值观的引领。

在学生的印象里,刘亦晴老师非常亲切、谦逊,就像邻家大姐姐,非常愿意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刘亦晴说:“学习永无止境,读博让我愈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接触了太多比自己优秀的人,这份奖项于我而言,是荣誉,更是激励。今后我将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倍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上一条:《大江网》“档案里的赣州”系列观影活动走进江西理工大学 下一条:《大江网》江西理工大学教师钟晓辉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先进个人

关闭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联系电话:0797-8312353 

技术支持:江西理工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设计支持:周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