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大创新,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激励青年大学生了解乡村、建设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献出青年学子的一份力,近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贺堂村,开展以贺堂村为把手了解全国的乡村振兴活动。

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现场踏勘,了解了当地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询问村民的生活状况。队员们在村民的走访交流中,发现在贺堂村的一个小厂内,日前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阿姨的手飞快地摆动着,她们正在抓紧时间处理一种树叶。
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这种树叶便是杨桐,是贺堂村比较有特色的产品。根据队员了解,这些树叶最终会发往日本,是日本人家庭插花、祭祖的吉祥物,也被日本人称为“神木”。据悉该村盛产木神木(杨桐),从1988年起至现在产品稳定专销日本,近10年来由浙江经销商专营,年产量达到100万束,每年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小小树叶,牵动一个产业的信仰
贺堂村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村子,因地理位置的偏僻及道路设施的不完善,许多当地的年轻人离开故土,去外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选择在外地定居,造成了贺堂村本土的人才流失,失去了许多青壮力。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一个地方的富裕离不开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杨桐的产业链十分简单,杨桐是属于当地比较特有的资源,在村子周围的山上拥有大量的杨桐资源,而当地人收集制作成产品的原料是不会损害当地杨桐,就像修剪灌木的枝叶不会造成杨桐资源的枯竭。在杨桐产品的制作中,采摘完的杨桐需要洒一些水,保持杨桐的新鲜程度,再在工人的简单操作下,一把价值一元的杨桐产品便制好了。

近年来,当地村委会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相比十几年前,村民需要将制作好的杨桐产品送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现在在当地便有一个专门制作和收集杨桐产品的小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厂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五十号员工,这个厂很大,大到它就是当地杨桐产业的核心,大到它本身就是一条生产链。小小的树叶具有大大的能量,它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为当地勤劳朴实的贺堂人实现财富的创收。
真诚感谢,触动多少家庭的情感
地理位置偏僻的贺堂村,即使被层层的山峰所环绕,被茂密的杨桐所包围,留在这里最多的依然不是青壮年,而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其中妇女也大多为“留守”妇女,她们大多数时间需要放在照顾孩子和照看老人方面,属于她们自己的时间只有零零散散的。一个妇女,尤其是农村的妇女想要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去实现大作为是不现实的。

杨桐地制作的简易与产品原料获取的无金钱成本是贺堂村妇女维持家庭开支的关键。杨桐在她们眼中已经不是普通的树木了,而是劳苦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良药。年过半百的廖阿姨亲切的队员们说:“杨桐真是我们贺堂村的宝贝啊,我从事制作杨桐产品这个工作很久了,我都是忙里偷闲制作杨桐产品,因为我家里有个三胞胎的孙子和一个没上小学的孙女,她们的父母去外地挣钱去了,我要照顾她们,所以我自己没机会去赚钱,而我可得好好感谢我们村能有杨桐这样的资源,让我补贴家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苏区振兴十周年之际,贺堂村人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政府对贺堂村政策的支持下,贺堂村再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贺堂村人勤劳的双手,必定可以走出一条和谐美丽、产业完善的康庄大道,相信贺堂村的未来将越来越美好。
同时,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青年学子表示,此次活动加深了社会实践服务队对乡村的认识,为以后他们服务乡村、建设大美祖国提供新的视角,也坚定了他们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决心。
(文/董文豪 图/程国强 易鹃)